顺庆区:养殖场转型发展  经济生态两相宜
今日顺庆 2018-07-19 18:24:54

今日顺庆  周子榆  实习记者  何家豪

时值盛夏,绿树成荫,鸟鸣啾啾。徒手摸鱼、彩色吊桥、户外烧烤……昔日的生猪养殖场已被家庭农场所代替,一排排白色果蔬大棚坐落其间,望着郁郁葱葱的山野,碧绿的菜地,“幸福怡家”农场主庞智群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年来,顺庆区委、区政府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做文章,在绿色生态型农业产业上大力做“加法”,在污染性产业上持续做“减法”。截止目前,该区禁养区179家畜禽养殖场已全部关闭,曾经的养殖户纷纷调整经营思路,转换业态,走上了农旅结合之路,成功实现转型。

养猪场变成”花果园“ 

7月18日,记者驱车来到顺庆区大林镇饶家墙村,沿着水泥路向前行驶,一道造型独特的大门呈现眼前。大门由“石头”、“古树”造型,拱形门框上,“幸福怡家”4个黄底红字格外醒目。

走进农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拱形绿荫通道,通道上方覆盖着绿色遮阳网、爬满葡萄藤,一串串或红或紫或绿的葡萄挂在通道两边,游客触手可及。天空中的太阳火辣辣的,通道两侧的水雾降温系统自动向空中喷洒水雾,给前来游玩的市民带来丝丝凉意。

在临近的果蔬大棚里,村民赵秀华正猫着腰采摘西瓜、香瓜、番茄等。“这里的果蔬绿色无污染,吃起口感特别好。” 赵秀华说,她和丈夫都在农场打工,上个月俩人共领了8千多元工资。像赵秀华夫妇一样,在“幸福怡家”农场“上班”的农民还有20多个,他们就近打工,从事的还是农家活,但收入却比原来翻了几番。

然而,“幸福怡家”的前生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我刚回来时,撂荒的田地里杂草比人高,乡亲们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种植着传统作物。”庞智群说,由于长时间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她的思乡之情越发浓烈,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2007年底,庞智群和家人回到家乡开始了创业之路。起初,她在饶家墙村租下200余亩地发展种养殖业,山上养猪,山下种果蔬,经济效益还算不错,但随着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污直接排入田地,养殖场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污染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去年,顺庆区启动了“环保问题”整改行动,庞智群经营10年的养猪场被列为关闭对象。“农场有200多亩,拆除猪场后,不仅收益下滑,也空置了很多土地,一时找不到出路。”庞智群说,在农场发展陷入困惑之后,大林镇及顺庆区农业主管部门主动上门,和她一家人反复磋商,最终确定了走农业种植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发展道路。“从规划、建设再到后期经营,党委政府给我支了不少招。”庞智群满是感激。

“我的农场紧邻潆马公路、搬金公路、搬大公路和老君山风景区,地理位置较好,发展乡村旅游业具备‘硬件’基础和资源优势。”说起农场的转型发展,庞智群滔滔不绝。她介绍,农场在拆除的养殖圈舍上开辟了果园,搭建起了攀岩等大型户外拓展设施,运用酵素技术种植、培育优质土壤、用人工除草等生物杀菌除虫方法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和水果,从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庞智群告诉记者,“幸福怡家”农场东邻青山湖景区,西邻万佛桥水库,北接老君山道教圣地,依托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健康养老、体验拓展、果林基地的农旅产业发展思路能够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其他业主走产业转型发展之路。目前,“幸福怡家”已开发了聚餐、小型会议、娱乐棋牌、户外拓展、垂钓、制作陶器、果蔬采摘等项目,能同时接待游客上百人,入园务工村民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破局靠集中整治,出路是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带动农民生产方式转变、农村新型业态发展。”顺庆区农牧业局局长曹明说,经济社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养殖场地转型再利用是提升环境质量、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走农旅结合之路,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让村民不仅吃上产业饭,也能享受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生猪圈转型为家具厂

“从2007年到2017年这10年间,大林镇的产业以生猪养殖、蛋鸡养殖、食用菌种植为主,虽然让老百姓致了富,但对当地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大林镇党委书记张进说,去年,该镇22家密集型养鸡场、养猪场被分批拆除,一些规模型养殖场也逐渐开始寻求转型之路。

与“幸福怡家”农场有着相同境遇的还有该镇李家坝村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据该合作社负责人李良勤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总投资大约300万元,占地15亩,建成的生猪养殖场紧邻芦溪河。为了减少养殖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当地镇、村干部曾多次上门宣传指导合作者拆除养殖场。

“转型相当于转行,总会引起阵痛。”李良勤说,经营了多年的养殖场要拆除,心里难免有些不舍,合作社的大多数成员心里也“老大不愿意”。“但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毕竟是长久之计,养猪可以富余我们这一代人,但污染却要贻害后代子孙。”考虑到土地租赁合同时间要到2027年才到期,为了减少关闭拆除养殖场带来的损失,合作社成员商量着将养殖场转型为家具组装厂,利用现有猪舍改建为家具加工厂房,购买家具半成品,经过精加工、组装,再将成形的家具销往市场。

说干就干。李家坝村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于去年底果断“转身”,猪圈改建成了厂房,曾经的养猪能手成为漆匠、打磨工、组装工、包装工、销售员,生产的家具已发往营山、蓬安、仪陇和成都等地,销售额每月近7万元。同时,该村有5名贫困户在家具加工厂打工,人均每月工资3500至4500元。

“去年,我们联合区环保局制定了《顺庆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方案》,并对全区范围内所有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摸底调查,对禁养区内养殖场和限养区内需整改养殖场进行了锁定造册。”曹明说,除禁养区内和污染严重的养殖密集区内不能从事畜禽养殖外,在禁养区外发展畜禽养殖也有明文要求。通过集中整治,该区禁养区179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关闭,其中,包括“幸福怡家”在内的4家养殖场已成功转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是顺庆未来发展的主色调。在去年成功整治砂石乱采、污水直排、畜禽养殖污染的基础上,为加快推进全区绿色发展,切实保护绿水青山,今年,顺庆区将在实施绿色项目、加强环境整治、招引环保型企业上着力。

“这是薰衣草吗?好漂亮啊!”7月19日清晨,市民刘芳和朋友来到西河边,看到成片的马鞭草竞相开放,刘芳赶紧让朋友用手机给她拍了一组美照。

记者沿着西河边的青石小道前行,蜿蜒的骑游道路面平坦,两旁各种鲜花竞相开放,潺潺的西河水碧波荡漾,来自城里的市民或在花丛中拍照、或漫步水边、或骑着自行车健身。

据介绍,田园西河项目本着“不挖一座山、不砍一棵树、不填一条河”的理念,充分利用西河的自然形态,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通过车行道、骑游道、步行道,游客可以直观地欣赏西河自然景观,成为满足都市人过田园慢生活的最佳去处。

“今年,将进一步集约整合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等旅游资源,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小镇、保护修复古民居等工作,做好农旅文深度融合。”顺庆区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局局长杨海峰介绍,该区将分步开发和实施G212潆共线(龙腾庄园、共兴蛴蟆民俗文化节)、潆新线(辉景野鸭滩生态乡村旅游项目、李家崇仙境森林公园)、搬金大线(锦绣田园、青山湖乡村旅游景区)、搬凤渔沿江旅游带(凤山三百梯村玫瑰园、嘉陵江沿线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开发项目)、华新同沿河旅游带(西河生态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等“三线两带”乡村旅游,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同时,该区成立以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环保督察组,专门针对辖区“环保问题”开展跟踪督察、整改问责,杜绝畜禽养殖场、砂石场等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现象死灰复燃。

“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兴村富民的金山银山。”杨海峰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