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与利用相结合 农村田野不再“冒烟烟”
今日顺庆 2018-05-20 11:41:34

    今日顺庆   周子榆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收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油菜、水稻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大量浓烟,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

顺庆作为南充市的中心城区,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常年可利用秸秆量超过24万吨。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变,农村商品能源替代了传统秸秆燃料,化学肥料替代了传统秸秆肥料,秸秆废弃物随意堆放与露天焚烧问题日益突出,秸秆综合利用显得愈来愈重要。

    禁烧秸秆治标不治本

5月14日,记者先后来到顺庆区搬罾镇和芦溪镇,穿行在通乡通村路上,随处可见禁止燃烧秸秆的宣传标语,流动宣传车辆播放着秸秆综合利用知识。一路走来,记者虽然没有发现正在燃烧的秸秆,但在部分田地里仍然有秸秆燃烧后残留的痕迹,一些未被处理的秸秆散乱的堆码在田坎边、山坡上。

“宣传车天天用大喇叭广播,村头也拉起了禁烧宣传横幅,现在大家都晓得焚烧秸秆是违法行为。”在芦溪镇兴阳村一处田地里,村民唐东旭正在收割油菜秆。唐东旭说,虽然大家也明白燃烧秸秆会污染空气的道理,但却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处理堆积如山的秸秆。

“禁烧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搬罾镇杨氏坝村一种植大户说,过去一家一户还养殖生猪、耕牛等牲畜,包谷杆、稻草等可用来喂牲口,其它秸秆被用来当做柴禾生火煮饭、煮猪食,现在的农民已很少一家一户养殖牲畜,大部分农民还用上了天然气或液化气罐,农作物秸秆变成了毫无价值的“农残物”,而点一把火烧成灰是大家采取得最多的处置方法。

“不让烧就不烧,我们还是听政府的,但总得为群众找个出口噻!”该种植大户认为,政府不能一味的“禁烧”,更该为农民找到“禁烧”后处置秸秆的最佳办法。为了耕种田地,农民总不能长期把秸秆留在田地里,更不愿意费时费力的去收割、拖运、堆码,得不到有效处理就始终是个“问题”。

芦溪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永鑫告诉记者,根据顺庆区禁烧秸秆的安排,该镇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群众坝坝会、进村入户发放禁烧倡议书等方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和禁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广大群众环保意识,让大家理解、支持秸秆禁烧工作,但还是有个别农民偷偷焚烧秸秆,屡禁不止、防不胜防。

     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5月18日上午,记者走进新复乡谢家河村的秸秆废旧加工厂看到,加工车间里堆满了即将粉碎的秸秆,2台大型切割粉碎机、1台搅拌机、1台袋装机正开足马力运转,2名操作人员围着一台正高速运转的粉碎机送料、喂料,长长的油菜秸秆从粉碎机“肚子”过一趟后,全都变成了约一寸长的碎片。

“以前农村燃烧秸秆很常见,遮天蔽日的黑烟,刺鼻的气味实在呛人。”说起秸秆焚烧,顺庆区农牧业局土肥站站长谭燕介绍,每年5-6月、9-10月是秸秆焚烧的高峰期。为减少秸秆焚烧,该局今年安排了4个秸秆督查小组,每组2-3人,深入辖区各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巡查各地秸秆禁烧工作开展情况。“从目前巡查情况来看,大部分村民都能意识到秸秆燃烧污染大气环境的危害性,焚烧秸秆的现象较之往年大大减少。”谭燕说。

据了解,顺庆区目前处理秸秆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种方法是将作物割去秸秆后剩余根茬,用机械粉碎后混于耕层土壤中;另一种方法是机械化还田,利用深耕作业机械,在农作物摘穗后保持直立状态进行深耕,随着深耕再把秸秆整体翻埋入土壤层;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堆沤发酵技术,这种处理方法不会采用任何机械操作,只需要将秸秆层层堆放起来,再撒上一种叫做催腐菌肥的腐熟剂,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就能将秸秆变成高效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我们一方面积极宣传,提升群众环保意识,一方面督促和指导各乡镇建设集中成片的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片,做好技术服务,确保示范片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谭燕说,下一步将在全区建立“县、乡、村、村民”四级秸秆禁烧体系,按照“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各乡(镇)、涉农街道具体负责落实秸秆禁烧工作。

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顺庆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利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制定了《顺庆区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在全区范围内禁止一切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及农业废弃物。2017年,该区已利用秸秆12.9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14%, 其中肥料化利用7.27万吨、饲料化利用3.35万吨、能源化利用1.34万吨、基料化利用0.94万吨。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