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省级贫困村的“蝶变”之路
今日顺庆 2018-05-16 18:32:57

今日顺庆 刘洪和

2015年,顺庆区金台镇包包田村被精准识别为省级贫困村,该村共有16个组,429户共1325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60人。近年来,包包田村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五个一”帮扶力量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倾心帮扶下,旧貌换新颜,“蝶变”为群众满意度高、幸福指数高的省级脱贫示范村。

投资600余万 改善基础设施

5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包包田村看到,宽阔、干净的村道路四通八达,打通了该村429户群众的致富路,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行道树与一栋栋白色的农家小院,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过去赶个场、到邻居家串个门非常不方便,要走很远的路。现在路修好了,交通也便利了,出门办事都坐车。”今年已80岁的何正碧一提起乡村基础设施的变化,便赞不绝口。她说,以前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道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路上都是一踩一个坑,随时会溅一身稀泥巴,自村社道路修好后,再也不用担心出门难了。

“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事关脱贫攻坚大局。”包包田村“第一书记”何京亮说,村上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导工程,深入实施了“交通大会战”、水利工程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宽带乡村”等项目,统筹推进了全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发展环境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何京亮介绍,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该村共协调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新建村道公路5.4公里,入户便道6.5公里,生产变道8公里,道路排危400余米,重建便民桥1座,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新建集中供水点1处、深水井1口、蓄水池7个,全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新建集电子商务、日间照料、集中居住为一体的占地400余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和1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阵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建产业园 拓宽群众增收路

“让一下!我马上要推车出来了,莫把你们撞到咯……”在该村脱贫奔康产业园——民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贫困村民赵希和正在虫草花研发园培育房里忙得不亦乐乎。

“过去,我、妻子和大女儿一直在外地打工,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裕,却也衣食无忧。”赵希和告诉记者,“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他的妻子由于脑干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妻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从此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欠下了10余万元的债务不说,为了照顾妻子,赵希和只有在家里种点庄稼、搞点副业,勉强维持生计。后经帮扶单位和村上安排,2017年下半年,他到离家较近的民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务工,这样既能就近照顾病重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还有了稳定的收入。

“村上给我安排了一个清扫村道公路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有500元工资。”赵希和掰起手指给记者算账,在产园区做小工每个月有近1000元,加上低保及其他收入,一年下来有3万余元。“还是党的政策好啊!”赵希和激动地说,在帮扶单位的资助下,小女儿考入南充卫校,圆了她的“护士梦”。

“包包田村虫草花产业园的建成,给贫困户又开辟了一条增收之路。”金台镇镇长罗双全介绍,该村虫草花产业园与贫困户建立了“三个三”利益联结机制,即贫困户有三项收入(务工收入、入股分红收入和集体经济分红收入)、入股本金实行三个保证(由公职人员担保来保证本金安全、保证固定收益不低于7%、保证优先使用本村精准贫困户和其他剩余劳动力务工)、集体经济收入按三个三分之一进行分配(三分之一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分之一用于村上公益项目和公益活动,三分之一作为集体积累)。“贫困群众都可入园从事采摘等工作,每人每月能有2000元左右收入。”罗双全说。

据了解,虫草花脱贫奔康产业园占地130余亩,可年产虫草花700余吨,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可长期为当地群众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

7个专合社 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这棵鸡心果树长势不错,无花果的窝距有点远。”在该村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负责人肖文武正在为果园里的果树除草。

“看到近年来村里的变化,便一直寻思着回到老家做点啥。”肖文武介绍,2017年9月,他回到村里承包了50余亩土地,创办了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主要栽种果树、养殖家禽和水产。“目前,果园里栽种了无花果、鸡心果等成活率较高的果树,并套养了100余只鸡、鸭,鸡、鸭的粪便可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这种种养模式既经济又环保。”

“待合作社的种养规模发展壮大后,将招募合伙人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在谈到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时,肖文武说,借助顺庆打造全域旅游的契机,走农旅结合之路,既能壮大产业规模,又能解决当地群众就近务工的问题。

肖文武是返乡农民工,他常年在外务工,思想比较开放,见多识广。”何京亮说,返乡农民工是包包田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金台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十分重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问题,为帮助肖文武创办合作社,在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他大力支持。

“脱贫根基在产业,难点在增收。”何京亮介绍,近年来,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包包田村坚持党政引导、龙头带动、群众主体、金融支持与专合组织五方联动,采取市场化运作共建脱贫奔康产业园,依托脱贫奔康产业园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发展模式和有效路径,成功引进了7名业主,流转土地700余亩,成立了2个农业公司、5个农村合作社,以发展种养殖、乡村旅游观光、养老产业等为支柱,以合作社为载体,引导群众和贫困户入园发展,帮助他们拓宽增收渠道,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