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姐妹的精准脱贫路
今日顺庆 2017-12-19 18:13:35

今日顺庆 曾江林

董干沟村局部

冬日的阳光投射在顺庆区梵殿乡董干沟村的青山绿水间,野花摇曳,油菜青青,田里的冬水泛着鳞波。陈俊芳正在新家让孩子教他认字,姐姐陈秀华则在院子里打扫着卫生,两人的男友也没闲着,都在各家做着午饭。姐妹俩年轻时同嫁一个村,40余岁先后丧夫,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和指引下,如今,年过五旬的姐妹都走上了幸福之路。

同嫁一个村 同生三个娃

陈俊芳与姐姐陈秀华同为梵殿乡黎家沟村人,陈俊芳今年51岁,陈秀华54岁,妹妹目不识丁,姐姐仅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上世纪80年代,姐妹俩先后都出嫁到该乡董干沟村。

“姐姐是1981年嫁过来的,过了两年,我也过来了。”陈俊芳介绍,自己出嫁的时候不到20岁。

“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妹妹家还有一间正房,我家里就一间偏房。”陈秀华回忆,由于丈夫有门手艺,家里的日子很快就好了起来,盖起了2层小楼,还养育了3个孩子。“我和妹妹都没文化,就想着多生男孩才有福气。”在生育了1个女儿之后,陈秀华家里先后又添了2个男孩。

跟姐姐一样,陈俊芳家在有了2个女孩之后,终于得到了一个男孩。在夫妻俩的努力下,搬出老屋,盖起了属于自己的一通土石房。

四旬同丧夫 同跌最低谷

多子,并没有换来多福。在40余岁,姐妹俩先后都失去了丈夫,生活陷入困境。

“嫁过来的时候,他就有支气管炎,两条腿也特别细,不知道是啥病。”陈俊芳回忆,经过诊治,丈夫慢慢有了好转,但不能干体力活。于是家里所有的体力劳动都是陈俊芳一肩承担,这也让她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同时,陈俊芳患有脑血管硬化,需要长期服药。尽管日子艰难,但夫妻俩种庄稼、做豆腐,生活还可以勉强维持。

2013年,54岁的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女儿已经先后外嫁,47岁的陈俊芳孤身一人抚养12岁的儿子。“感觉天塌下来了一样。”所幸两个女儿为了照顾母亲,都在附近乡镇安家,偶尔也回来看看。“大女没上学,二女也只上了小学,很早就出去打工,没文化,挣不了几个钱,她们一家人负担也不轻。”陈俊芳说,丈夫去世后,自己也交了个男友,男友因家里负担实在太重,最终离她而去。

跟妹妹相比,陈秀华在43岁那年就失去了丈夫,一个人拖着两个儿子,一个4岁,一个5岁。“独身女人在农村太艰难了。”想起往事,陈秀华泪湿了眼眶。每天早上5点起床,生火做饭,喂养禽畜,然后再出门干农活。由于孩子害怕再失去母亲,陈秀华去哪,孩子都紧跟着。做农活的路上,背上背一个,怀里抱一个,已经是常事了。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跟妹妹一样,陈秀华也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享好政策   同建幸福家

 “是党的好政策救了我们两姐妹。”抚今追昔,陈俊芳姐妹感慨万千。2015年,两姐妹均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济困工作随即展开。

两家人享受了低保、医保、教育资助等兜底政策,并以产业周转金入股该村集体产业园,每年享受年终分红。同时,在乡、村干部和帮扶单位的扶持下,两家人的境况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陈秀华家

“公路修到家门口,干部把种子、化肥、农药和小猪送上门。我们也不是懒人,只有把生产搞好,才对得起党的好政策。”陈秀华家在去年就脱了贫,今年又种了玉米和水稻共3.5亩,并种了2亩香蒜,还养了2头猪、1头羊。

妹妹陈俊芳计划在2017年脱贫。她家房前屋头的1亩香蒜、1.5亩油菜、1亩青篙郁郁葱葱,猪舍里一头肥猪就要出栏了。村里为她安排了村道路保洁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500元固定收入。每天在打扫完村道路后,她还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对于这个新家,陈俊芳特别上心。

这是一套四排三间带偏房的平房。房外,新筑的水泥院坝平整宽敞,房内,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各自独立,电视、茶几、衣柜等家具摆放有序。“房子是今年6月修好的,我没花一分钱,区政协还给我送来了新桌椅、电视柜、衣柜。跟以前的‘泥巴房子’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陈俊芳说,老房子没用一点水泥,天长地久,不少地方都裂了缝,娘俩住在里面提心吊胆。新居落成后,顺庆区政协主席吴斌特意为陈俊芳家写了一副对联:“新思想引领前行,好政策助推奔康”,横联为“跟党前进”。“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党的好干部,我们永远跟党走!”陈俊芳言语异常诚恳。

陈俊芳家

条件好了,前来相亲的人也多了。陈俊芳和姐姐都找到了各自的男友。“今年腊月就结婚,以后就更有依靠了。”好事将近,陈俊芳羞涩的脸上泛出红晕,难掩内心的喜悦。

“日子好了,我们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把孩子养好,让他们长大成人后做个有用的人,就像李林那样。”言语间,陈俊芳两姐妹对未来满怀希望。李林是梵殿乡人,外出创业成为该乡群众眼中的能干人。2016年,李林牵头成立顺庆区归雁扶贫济困协会,现已募集善款近千万元。陈俊芳两姐妹先后得到该协会救助金共计12000余元。

站在董干沟村的山头往下看,村道路纵横交错,漫山遍野的油菜生机盎然,该乡第二届油菜花节很快又要在这里举办。春去春又回,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必定花常开,人常美。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