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全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已经启动。我市有325名优秀人才入选“三晋英才”,其中高端领军人才1名,拔尖骨干人才201名,青年优秀人才123名,他们长期在各领域、各条战线上创新奉献,用智慧与汗水推动了吕梁经济社会发展,为吕梁儿女追梦奔跑树立了标杆,展现了新时代的“吕梁精神”。为切实贯彻落实“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启动大会精神,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市各类人才见贤思齐、比学赶超,进一步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本报从今日起开设专栏“吕梁‘三晋英才’”,讲述我市各类英才坚持不懈、奋勇争先,在吕梁各项事业发展中追梦奋斗、创新奉献的出彩故事。

采摘蘑菇、品种分类、产品装筐……每次见到张海峰,他总是和菇农们在一起,总是关心着蘑菇的生长情况,总是忙碌着特色农产业的事情。

张海峰是交口县农委特色产业管理中心主任,自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怀揣着报效家乡农业的理想,在农业区域布局规划,农业新型产业推广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维。

张海峰一直以为要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必须发展一种用地少,易推广,适宜当地气候的集约型农业。通过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再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实地考察,他寻找到了一条适合交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那就是食用菌。交口县大部分地区夏季气候凉爽,具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非常适合优质食用菌的形成。而且,全国做夏季香菇栽培的区域很少,市场空白很大。因此,在县域内冷凉区发展夏季反季节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说干就干,从此他全身心投入到食用菌产业的研究,2012下半年通过筹备,建起了交口县第一个食用菌实验推广基地。他认为食用菌产业对交口县来说是一个新事物,要做好推广,自己应该首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这样他搬到基地去住了3个月,与农民一起学习,管理,作好记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一段时间里,他每晚坐在菇房内整夜观察。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年底第一批食用菌栽培成功。为全县后来食用菌产业发展打下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2013年全县食用菌开始进入推广阶段,他带着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了食用菌产业上,每天去各基地和菇农家中帮助指导规划,他的手机号成了菇农咨询问题的热线电话。半年多时间他用的车辆累计行程5万公里,是前4年行程的总和,所以每个基地和食用菌种植村的情况他如数家珍,老百姓建棚或者窑洞改造都要让他帮助规划才放心,和菇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为了产品销路,张海峰亲自去省城跑市场,成功将小平菇打入省城市场。2014年是全县食用菌产业推广的第二年,通过一年多的观察,他发现香菇市场最为稳定,同时带动农户效果明显,和许多专家及一些经销商交流后大家都认为交口县的冷凉气候非常适合优质香菇的形成,特别是可以搞其它地方不能发展的反季节夏栽香菇。但是香菇需要在大棚中栽培,大棚投资很大,不利于推广。于是他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联系外地专家咨询。发现了一种用竹子或木杆达成的能立体种植的架子棚,这种棚造价顶多2000元。他觉得这种架子棚栽培香菇的形式如果能够试验成功,将和窑洞平菇的富民理念一脉相承,对产业富民之路将具有重要意义。立说立行,架子棚马上在山神峪基地建起并栽培上了香菇,令人高兴的是这种模式取得了成功,出菇情况非常好,这种模式成了菇农起步阶段的最优选择。老百姓后来把房前屋后都能建来栽培香菇的架子棚模式称为“房前屋后经济”。

在发展过程中张海峰不断思考和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有些乡镇温度稍微高一些,种植夏季香菇困难大一些,但群众想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他通过研究,提出了棚中棚的建设理念,双池镇梁家沟村2015年最早建了20多个这种棚,棚内温度一下子降了5度左右,实现了夏季能够正常出菇。冬季菌棒发菌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普通的棉被棚需要靠火炉加温,成本高也很费人工,他了解到市场上出现一种新材料,透光保温岩棉,白天太阳光照进来能够升温,晚上能够保温,在他的介绍和引导下许多基地开始使用这种新材料,不到一年就得到普及,很好的提升了各个基地发菌阶段难管理的问题。香菇品种的季节适应性决定香菇的品质和产量,所以从一开始他就特别关注适应夏季栽培的香菇品种,通过三年不断的品种引进和驯化推广,他成功培育和推广了“交香一号”本地品种,这种品种夏季高温出菇依然能达到颜色白、菇质硬的最好效果,每斤最高创造了12元的全国最高价格。

到2018年,交口县食用菌种植量达到3090万棒,比3年前的930万棒翻了三番多,特别是2500万棒的香菇种植规模占到了全省的三分之一,成为了山西省重要的香菇产出基地县。食用菌产业已经覆盖全县7个乡镇和60%的行政村,发展龙头企业5个、专业合作社65个,培育500万棒以上示范乡镇2个,专业村52个,2018年食用菌产业带动42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全县食用菌产业得到飞跃式发展。

几年来,张海峰全身心投入交口食用菌产业发展中,从招商引资、制定规划到亲自技术指导服务,联系销售渠道,创新发展模式。目前又积极思考和投身食用菌废旧菌棒加工有机肥等循环再利用的事情上。其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朴素的行事风格使得他和广大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受到了广大食用菌合作社、企业和菇农的认可和赞誉。

在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后,张海峰信心更加坚定,“只有农业产业真正得到振兴,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久增收。” 市委人才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