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容
眼下虽说已进入隆冬季节,但笔者漫步交口县双池镇讲理村,所见到的一切让人有一种春风扑面的感觉,一条条的水泥路伸向家家户户,一幢幢崭新的民居拔地而起,房前屋后仍然生机盎然……作为美丽宜居示范村,这里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物质精神生活丰富,村居环境整洁优美,冬阳下的讲理村,如同一幅如诗般的画卷,散发出无穷魅力。
近年来,讲理村以顺应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新期盼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通过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讲理村建设成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取集中暖,住整洁房,居生态村”的目标,讲理村人的幸福生活指数大大提升。
夯实产业之基,振兴乡村经济
“自从搞食用菌种植后,我不仅买了空调、热水器,还有了自己的小汽车,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民韩生元指着自家的食用菌大棚,高兴地对笔者说。
讲理村坚持以产业立村、以产业兴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原先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给了擅长养殖、种植的村民经营,在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鼓励个人办大棚,发展核桃林和林下经济,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目前,讲理村内共建大棚19个,主要以种植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为主。其中蔬菜大棚14个,种植西红柿、黄瓜、甜瓜、西葫芦等品种,食用菌大棚5个共养殖香菇20万棒。畜牧养殖也有了一定发展,建成养殖小区1个,小型养殖户5家。约800亩的交口县亚行贷款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讲理村核桃林基地,4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为村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讲理村运输户李吉根家的窗户上,笔者清楚地看到一张招租小广告,通过交谈得知,像这样的三层楼在讲理村一般能租到上万元;而在讲理村120套商铺中,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出租方式,赚一个固定的收入。村民李峰和别人家一样,三层楼8个卧室显得有点多余,“我将其中闲置的4个卧室租给了外来打工的人居住,一层的商铺自己开超市,靠着租金和超市的收入,一年能净赚十万多元钱,这是在旧村生活时收入的十倍。”李峰欣喜地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其他一些村民也各自发挥特长,有人做起了物流,有人开起了餐馆,有人办起了台球室、茶馆、宾馆等,许多村民选择在家门口打工,在家门口就业,生活工作两不误。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讲理村发挥紧靠镇区所在地区位优势,抓住双池镇被确定为全县次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依托建成的长1470米、宽20米的商业一条街,村民们除从事商贸、餐饮、运输外,还多渠道多方式吸纳各方资金,使运输、物流、小型加工厂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特别是商业街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的组建,使商铺实现了统一协调与统一管理,进一步打造了特色商业街品牌,为讲理及双池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搭建一个大舞台,使得来讲理村进行投资洽谈的客商接连不断,该村迈入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
打造生态新村,乐享幸福生活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及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时这样说。美丽乡村的美,首先体现在人居环境上。讲理村借助新农村建设工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完善水、电、通讯、暖等基础设施,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如今的讲理村,庭院绿化、道路硬化、路灯照明、综合便民中心、标准化客运站、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收集设施……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尤其是村口的小广场和大戏台更是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夜色降临,各色霓虹灯纷纷亮起,划破无边的夜幕,点缀起了讲理人的夜生活。此时,讲理村街道上,到处是打扮时尚的青年男女和休闲健身的村民,他们汇集到灯光、音响等各种设施齐全、设备现代化的文化广场上,或是聊天、或是运动锻炼;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商业活动自然也逐渐繁盛,各式各样的小玩具,各色味美诱人的小吃都聚在这里,更添一番热闹景象。如果遇到村里有文艺演出,人便会聚集的更多,台上五彩缤纷的灯光闪耀不停,台下望去,是一片人的海洋。借用老百姓的一句话:“咱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昔日的讲理村巷道到处坑洼泥泞、垃圾遍地、乱搭乱建,村容村貌破旧不堪,生产生活环境非常落后。现在是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村道变干净了,村貌好看多了,住着很舒服。”说起村子的这些变化,讲理村民赞不绝口。为提高村民生活居住环境,讲理人在这许多基础设施和行业的支撑下,办起了自己的物业,管理全村供热、供水、卫生等事项,修建了环卫站,并配套有8名环卫工人,垃圾清运车辆2辆。垃圾收集设施完备,分区域修建垃圾池36个,垃圾桶128个。讲理村的污水处理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排入双池镇区总排污涵洞。
基础设施得到大改善,居住环境得到大整治,村民环境意识也得到了大提升。村民李俊恭每天都会将自家房前屋后打扫一番,把垃圾倒入村里配备的垃圾桶里。他说:“现在村民纷纷加入到了环境卫生的整治活动中,自觉维护村里的整洁,美丽的乡村新貌才能让人赏心悦目。”
倡导文明新风,共筑美好家园
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讲理村借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同时建立完善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为村民树立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讲理村注重培育乡村文化阵地,不断完善休闲场所、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以前,每到农闲,村里打麻将成风,村干部劝他们,他们还挺有“理”:“又没有别的活动,你说能干啥?”现在随着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开展,村民们都沉浸在村落社区文化乐趣中,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村民的打麻将赌博少了,大倡文明新风的多了。农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时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让老百姓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效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民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我们相信,在全体干部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必定会将讲理村打造成为“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四美”村庄,同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周围的村庄也一起美起来。”村支书刘计娥憧憬着讲理村美好的未来,眼里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