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与会者共同观摩了四堂课。在迪新楼豌豆剧场里,闵行区实验小学的王佳毅老师的教育戏剧课堂上,学生们化身超级英雄,借助一把铲雪用的铲子,探究和辩论“我们这个时代需不需要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
王佳毅老师执教教育戏剧课《平凡的超级英雄》
台湾著名中小学戏剧教育师资培育教师纪家琳博士带领学生进行了一堂语文与想象力的教育戏剧课。课上,学生们表演一只小麻雀、一只猎狗、一位猎人,甚至表演一棵树。同时他还启发学生可以将声音加入到表演之中,运用声音和肢体语言等表现文中描述情景,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纪家琳博士执教《语文与想象力的结合》
由闵行区实验小学张骊莉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小小的船》和由闵行区实验小学朱祎丹老师执教的音乐课《苗家儿童庆丰收》,将教育戏剧习式巧妙地融入课堂。通过创设情境、思路隧道、画面定格等教育戏剧习式,课堂上借助舒缓的音乐,柔和的灯光,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张骊莉老师执教语文课《小小的船》
朱祎丹老师执教音乐课《苗家儿童庆丰收》
下午,在欣赏过由闵行实验小学戏剧社带来的精彩表演之后,与会嘉宾围绕教育戏剧相关问题展开主旨演讲和交流讨论。有哪些精彩分享呢?随小编一起看看!
教育戏剧究竟是什么?
从欧美兴起的教育戏剧,自身本来就经历了从戏剧教学法、儿童戏剧、教育剧等形式的实践,形成了关于教育戏剧、教育剧场、戏剧教育等多种概念。
教育戏剧不是戏剧教育,不是要让人排演戏剧,要学生成为专业演员。而是应该将戏剧中的想像、假装、表现等作为学习媒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促进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获得与理解并转化,并且更深层次的是通过教育戏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何学锋校长作主旨演讲
闵行区实验小学校长何学锋指出,教育戏剧是使知识回归经验、学习回归生活、课堂回归情感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转化力、融通力、合作力被激发出来。
李政涛教授作总结发言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政涛教授也赞同这种看法,他指出教育戏剧是通向人的。教育戏剧的价值在于对人的生命的建构,包括人的身体和思维。通过教育戏剧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与思维的能力。因为有了教育戏剧,教育才更有力量。
教育戏剧如何促进学科学习?
上海市省吾中学校长李学芳分享了学校的做法,他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技巧的设置,赋予学生更丰富的体验与思考。为学生构建学习的“活”空间,使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中完成知识构建。如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身体来构成一幅画面;或是配合群体雕塑或定格,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公开角色思想,让参与的学生反思角色行为等。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Christoph Wulf)教授作点评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克里斯托夫·沃尔夫肯定了道具和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一把“铲子”,学生由此可以表达和说明什么呢?这些东西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工具可能有着不同的寓意。而工具则是给他们与世界打交道的重要媒介。在网络时代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感触身边物体,从而形成经验,找到成长的可能。
闵行区实验小学校长何学锋分享了学校的做法:从语文阅读课程拓展到所有学科,以学科渗透为主要特色,将戏剧元素融入教学中。比如“一文多结尾”,让语文学科教学开始注重开放学生思维,通过文学的开放性引导启蒙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开放思维;通过“情景编织”,让枯燥的数学知识、科学知识富有了情景性与趣味性。
对于教师来说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教育戏剧中关注儿童从身体思考,直接挑战传统课堂的组织与控制的方式。生成的、即兴的方式也挑战着老师的教学,对教师具有表现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各种不同的戏剧手段在课程设计中熟练应用,离不开对戏剧艺术本身的了解。教师首先应该提升戏剧手法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力。
李婴宁教授评课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教育课程顾问、中国教育戏剧第一人李婴宁教授在课程点评中提到,教育戏剧不要“唯习式”,不要表面地运用习式戏剧,是用戏剧的方式做教育,而不是做表演。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李政涛也指出,在教育戏剧与不同学科的结合中要更加用心发掘恰当的结合点。比如语文课引入教育戏剧,究竟该怎么引入?声音、动作这些元素在其他学科中也都是可以结合的,只有“语言”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不同的学科要结合自身不同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教育戏剧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欧怡雯博士作主旨演讲
戏剧是源于对人性的关怀,而戏剧教育也是关怀“人性”的教育。香港教育剧场论坛TEFO执行总监欧怡雯博士指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能力建设,培养自身的反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