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向大地,位于城区漳河大道与焦柳铁路立交桥西南侧的“双喜共享菜园”逐渐热闹起来。锄头起落,笑语声声,“城市农夫”在自家认领的菜畦里,翻开了“都市田园梦”的新篇章。
巧手焕新,荒地蝶变希望田
晚风轻拂,新翻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放眼望去,40亩土地被整齐的水泥步道分割成一块块菜园,每块菜地旁都竖立着认领牌,标注编号,刷卡即用的水龙头点缀其间,现代化的监控设施默默守护着田园的安宁与收获。
“之前这里是一块闲置拆迁地,建筑垃圾遍地、荒草丛生,私自开垦和焚烧现象屡禁不止,成了社区治理的一大‘心病’。”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双喜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锋钢向记者介绍了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今年春天,在漳河新区和双喜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决定让这块土地“活”起来,投入近50万元,以“绣花功夫”对这块闲置旱地进行“精装修”。清理垃圾、平整土地、安装围栏与监控、接通自来水并配备刷卡水龙头……一系列举措让昔日的“问题地块”焕然一新,成为规划整齐、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共享菜园。
“我们将土地划分为315块菜地,每块30到50平方米,认领规则很明确:每平方米年租金20元,先到先得,但必须使用有机肥,共同守护这片绿色家园。”张锋钢介绍。低廉的门槛和健康的理念迅速点燃了市民的热情,共享菜园8月初对外招租认领,截至昨日,已有150人认领,社区还建立了相关微信群,让“城市农夫”在群里交流种植经验,进一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锄头落下,菜园飘起生活歌
20日18时过后,共享菜园里愈发热闹。不少市民手提铁锹、肩扛锄头,走入自家认领的菜地,开启专属的田园时光。由于刚认领不久,大多数菜园还处于翻土、开园阶段,只有个别菜园已撒下种子,静待新芽萌发。“小白菜撒籽后,二十多天就能吃上。”一位市民笑着说。
一对老年夫妇提着齐全的农具,推开了共享菜园的大门。大爷手里拿着铁锹、钉耙、锄头等。“今天开工,不会种菜慢慢学,这工具得备齐,态度最重要。”大爷乐呵呵地说着,走向自家菜地。
在这片逐渐苏醒的土地上,劳作的身影构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68岁的刘国英在32平方米的菜园里熟练地挥动着铁锹,她是菜园最早的认领者之一,也是当天傍晚较早来干活的。“之前在农村住了大半辈子,4年前和老伴来城里带孙子,总觉得闲得发慌。儿子从网上看到这里的共享菜园开放认领,马上告诉了我。这里离我们的新房子碧桂园·楚悦台小区不远,孙子上学后,我们就可以到地里忙了。有了这块菜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吃上放心菜。”说话间,汗珠从她额角滑落,脸上却洋溢着舒展的笑容。
不远处的菜地里,“90后”曹梦笛和丈夫在35平方米的菜园里展现了年轻一代的“新农活”。丈夫负责翻地出力,妻子则在一旁递水、鼓劲。“我们已经做好了分工,他负责翻土种菜,我负责打理采摘。”曹梦笛笑着说,他们就住在路对面的小区,从家里看到这里有片共享菜园,打听得知可以租,马上来租了一块菜园。曹梦笛婆婆是农村的,每周她都要回婆婆家带菜。“自家种的菜好吃又健康!”曹梦笛说,有了这块菜园,以后不仅能吃上健康好吃的蔬菜,还能在种菜过程中解压放松。此外,上小学的孩子在节假日也可以来体验生活,丰富作文素材。
刚退休的张女士正兴致勃勃地在垄边砌砖。“我是种菜新手,但邻居是专家。听说邻居要来租地,我就跟着认领了一块。我俩的地挨着,以后能随时请教。”她的菜园刚翻完第一遍土,张女士说,再翻一遍就可以施肥播种了。谈到打算种什么,她眼中满是憧憬:“萝卜、白菜、菠菜、香菜、蒜苗、胡萝卜……我都想试试!想着能种这么多菜,能吃上健康有营养的菜,就觉得退休后的生活充实了!”
菜园里越来越热闹,除了认领菜地的市民,不少附近住户也闻讯赶来,不时停下脚步与“农夫”交流种植经验。现场除了劳作声,还有阵阵说笑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因这片共享菜园不断拉近。
蓝图绘就,幸福续航田园梦
对于未来的发展,双喜社区和“城市农夫”都充满期待。
菜园里,施工师傅正在加紧修建蓄水池。张锋钢告诉记者,社区正计划着建设配套服务用房。“未来这里将设置农具存放点、种子肥料售卖点和休息区、公厕等,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大家的农耕体验更便捷、更舒心。”
这一规划,让正在劳作的市民对未来增添更多期待。刘国英盼着让家人吃上自己种的健康蔬菜;曹梦笛夫妇憧憬着“采菊东篱下”的慢生活,希望父母也加入其中,享受别样的天伦之乐;张女士则仿佛看到不久后与邻居分享收获的情景,邻里之情在这片土地上愈发深厚。还有许多市民期待着,能在这片认领的菜园中缓解压力、锻炼身体、结交志同道合的“菜友”,同时吃上健康、营养、绿色的蔬菜。
这片共享菜园,不仅能收获瓜果蔬菜,还能滋养着都市人的田园梦想、邻里温情,以及和谐社区的幸福未来。(记者:郭玉红 通讯员:向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