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会战”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湖南省郴州市抓实财源建设工作综述
中国财经报 2023-12-05 11:40:43

今年以来,湖南省郴州市以实施财源建设“八大攻坚”为契机,扎实组织开展“财源建设大会战”等重点工作,全市财源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截至10月底,实现税收收入188.57亿元、同比增长7.52%,其中制造业税收达23.85亿元、同比增长76.98%。

财源培育重质量

郴州市坚持把实体经济发展、骨干财源培育作为财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选项。1—10月,全市纳税500万元以上重点骨干税源企业数量达593家。

——扩总量,在精准招商引资上有新突破。郴州市成立招商引资联合作战指挥部以及12条产业链招商专班,设立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指导服务站173个、联络站23个,组织开展走进大湾区系列文旅招商推介等各类专题招商及产业链精准招商活动70场次。1—10月,全市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7个,为全年目标任务的225%,总投资339.1亿元;新引进投资额2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216个,总投资1742.9亿元。

——提质量,在科技创新引领上有新成效。该市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库,成立13支科技服务小分队,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动态更新和跟踪服务,不断做大科技型企业总量,提升科技型企业税收贡献度。全年共组织300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通过230家以上;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72家,比2022年的912家增长138.15%;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家。郴粮机大米加工成套设备成功创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防变量,在金融政策扶持上有新作为。该市着力在优结构、促额度、降成本、防风险上出实招,充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提升首贷、信用贷和中长期贷款比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目前,14家银行完成市本级存量贷款利率下调,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991.91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71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为131亿元、增速为38.27%,其中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为90亿元、增速为60.32%;集中签约融资授信金额26.76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新增贷款指标。

——优存量,在人力资源保障上有新举措。郴州市落实“人才新政52条”,引进硕士学历及以上、副高级职称及以上高层次人才669名,本科学历人才1354名。成功举办郴州市第二届职业技能暨“郴心服务”旅游服务技能大赛,评选金牌选手、技术能手共80名。两家单位成功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获得授牌。深入推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在市本级和11个县市区设立就业超市“连锁店”,建设46个“就业第一站”,设立41个零工驿站,达成就业意向2.13万人。支持企业在村(社区)设立就业帮扶车间629个,吸纳就业8482人。

亩均效益提效能

郴州市立足园区经济主战场、主阵地,牢牢牵住亩均效益这个“牛鼻子”,蹄疾步稳推改革、搭平台、促发展。

——抓改革强动能。该市积极引进第三方专业平台开展政企合作、园企共建,成功打造苏仙先进智造园、安仁金荣科创产业园、湘南科创产业园,分别入驻企业19家、12家、18家。1—10月,全市园区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52个,新开工重大项目385个,实现税收119.44亿元,亩均税收13.69万元、同比增长13.53%。

——抓产业建平台。郴州高新区、郴州经开区、永兴经开区等调区、扩区及整合工作有序推进。桂阳铅锌、宜章光电显示器件产业通过省级产业集群竞赛初赛,郴州经开区通过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郴州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桂阳高新区、苏仙产业开发区、汝城经开区列入省级绿色园区创建计划,临武产业开发区、嘉禾经开区转型为省级高新区。

——抓治理优服务。该市积极推进简政赋权,分别赋予经开区、高新区市级权限12项、6项,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办事不出园。严格落实“首违不罚”“轻违不罚”,对市场主体进行审慎包容柔性执法。开展园区突出共性问题专项治理,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3.73亩、低效(空闲)用地843.77亩、闲置厂房3.15万平方米。其中,宜章经开区盘活企业闲置厂房2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厂房9万平方米,引进谱特光电、山嘉光电等8家光电产业链项目;资兴经开区通过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厂房11万平方米,引进深圳市鑫美雅集团、航帅科技等企业,初步形成了汽车电子配件产业,预计项目达产后新增产值80亿元,新增税收1.2亿元。

盘活“三资”燃引擎

郴州市成立15个“三资”盘活处置专班组,将闲置国有“三资”盘活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1—10月,“三资”盘活完成87.28亿元,其中实际入库收益48.24亿元。

——变“废”为宝。该市激活沉睡资产,将矿产矿渣“吃干榨尽”。宜章县探索废弃矿区“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实现尾矿废渣循环利用。引进国粤(湖南)公司投资34亿元建设大型燃煤发电厂,年纳税超7000万元。嘉禾县引进浙江伟明公司建成一期装机容量12兆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嘉禾、临武、桂阳3县境内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发电,年发电量达7200千瓦,年纳税超1000万元。苏仙区将711矿基地旧址打造成全国首家军工主题沉浸式体验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量超160万人次,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

——细“水”长流。立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苏仙区借助天堂温泉资源,撬动广东天泰控股集团投资36亿元,打造十畝·泉生活温泉小镇,带动年收入3亿元以上。嘉禾县引进郴州双龙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温泉+”项目,已完成投资10亿元,预计到2025年,项目投资总额达46亿元,文旅产业增加值将突破100亿元。宜章、桂阳、临武等地将确权后的水利工程设立特许经营项目,向下游用水单位提供原水服务获取收入,实现收益14.3亿元。

——星“火”燎原。桂阳县采用“综合利用+工程修复+光伏”的模式,将风能、光能资源转变为产业财源,建成风电项目12个、光伏电站3个,装机规模达81.2万千瓦,居全省第一。实施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筑物构筑物屋顶光伏项目,预计可实现利润1.2亿元。

——以“土”生金。嘉禾县创新和拓宽市场运作渠道,由国企铸都集团对全县闲置土地进行整合包装、整体开发,与企业采取股权转让方式合作开发闲置土地,切实提升国有企业“造血”功能,实现闲置土地增值1.2亿元。苏仙区按照全面清理、依法依规、分类处置的思路,将两处闲置低效的“不毛之地”分别打造成具有“千年烟火气、郴州十二坊”之称的瓦窑坪历史文化古村以及“磨心塘夜市”经济名片,年游客量达50万人次,年旅游消费总产值超亿元。

此外,该市建立市直公物仓,助力郴投集团、产投集团信誉等级提升至AA+级。郴投集团与财信资管以股权投资方式助力金贵银业“起死回生”,实现增值9.5亿元。苏仙区强化特许经营权市场化处置管理,3.57万个公共停车位(泊位)增收近3亿元。

税费共治“闯创干”

郴州市以“一县一品”共治品牌、运用场景创建为引领,全面拓展税费精诚共治“朋友圈”,推动部门单位从被动配合治理向主动共商共建共享模式转变。

——勇于“闯创干”。郴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税费精诚共治试行办法和工作方案,11个县市区同步围绕地方特色制定“一县一品”本地共治方案。市人大运用重大事项决定权,将税费精诚工作列入对“一府一委两院”有关人员监督重要内容,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为精诚共治工作“保驾护航”。

——激活“源动力”。该市构建以数治税大格局,融合部门社会治理数据和税收大数据,建设房地产网签收入比对法、采石场火工收入核算法、驾校考试人数比对法等第三方数据应用场景模型15个,开展精准政策推送和各类涉税涉费风险排查,累计入库共治税费1.89亿元。

——聚力“缓减降”。该市打出减税缓税降费“组合拳”,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落实减免优惠、政府引导资金、奖补资金等政策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1—10月,全市新增减税降费9.4亿元,其中留抵退税3.14亿元。

——破解“急难愁”。该市组建“专精特新”“金芙蓉”“小微企业”等专业服务团队18个,把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上发力、在产业扶持资金上借力、在“银税互动”上加力,打通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1—10月,全市共有1.75万企业获得税收信用融资33.8亿元。

区域发展“一盘棋”

郴州市把一地一域之发展置于全市宏观经济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推动及落实,促进全域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办好一次会,兴起一座城。该市坚持文化赋能、体育为民、旅游带动,先后引进多家战略投资者,实现重点文旅项目招商总金额达201.37亿元,以“一核一环三带四板块”为总体布局,市县乡三级联动、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成功举办中国(郴州)国际女子排球精英赛、四国女篮邀请赛、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等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大湾区游客最喜欢的湖南20个景区”榜单前6名中郴州独占4席。1—9月,全市接待各类游客6805.4万人次,同比增长70.02%,实现旅游总收入711.21亿元,同比增长73.59%。

——举全市之力,铸锂电之都。该市立足境内锂矿资源,按照资源换产业、资源换市场、资源换财源以及上游带下游、下游配上游的工作思路,对全市锂矿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一体部署、一体推动,加力构建“锂矿—材料—电池—终端—回收”五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锂电池发展格局,把锂电池及新材料产业作为带动工业经济腾飞的先导产业和未来支柱产业。今年已成功签约上海安能、大中矿业、科力远等6家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开发企业,总投资规模达1367亿元。

——百花齐开放,县区竞争艳。嘉禾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走差异化、特色化、数字化、集群化的发展路子,从“江南铸都”向“中国精铸之都”迈进,为助力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固本强基。1—10月,全县共实现铸锻造业税收1.18亿元,同比增长94.51%,预计2025年税收将超4亿元。桂阳县全产业链布局家居、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烟、矿等传统优势产业,汇聚发展新动能。目前,有色园区产业聚集铅锌链式企业49家,新引进宁夏汉尧富锂、深圳大为等锂电项目总投资超过340亿元,达产后年税收预计超20亿元。


郴州市临武县近年来致力于依托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图为该地一家高功率、高容量、智能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的厂区图景。 郴州市财政局供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