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乐共生与传承中的弓弦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举办:把戏曲声腔讲清楚,离不开对戏曲主弦的认识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璐 2021-01-06 15:34:58

研讨会现场


“通过对地方主弦的调研,要真正把戏曲声腔讲清楚,这离不开对戏曲主弦的认识。”“现在的危机是戏曲主弦人才的培养和传承,过去的传承是靠琴师,现在从专业院校毕业出来就去拉主胡了,就会接不上,甚至出现人才断层。”……


“戏乐共生与传承中的弓弦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日前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是中国戏曲学院首次举办的以戏乐共生与传承视角来讨论弓弦人才培养的专题研讨会。宋飞、张尧、谢振强、王绍军、长虹、顾玉杰、姚红、王彩云、宋婷婷、任宏、邓超伦、周维、高扬、胡化山、李永志、李笑秋、马可、张咏音、贺绍伦等专家围绕“从戏乐共生的历史发展来关注弓弦乐器的发展”和“集中就戏乐共生中弓弦人才的培养”两个板块进行研讨,畅谈各自心得。


“要把戏曲主弦的故事、

表演形态和活态传承记录下来”


中国弓弦乐器已有千余年历史,聚焦到胡琴家族特别是二胡的发展,近100年来的发展可谓成就斐然。胡琴艺术的发展,不仅从民族民间音乐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并且与戏曲艺术的发展关系密切,在戏乐文化生态中逐渐形成其弓弦乐族系。


据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著名二胡表演艺术家宋飞介绍,近年来业界开始更多地从戏曲主弦的视域来关注民族弓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届弓弦艺术节,我们看到许多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现在依然存活在戏曲舞台上的弓弦乐器。“我们对这些戏曲主弦乐器的关注,对它们的历史、生存状态以及通过高等教育对未来主弦人才培养的关注,能让我们对弓弦乐器胡琴族系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发展有更好的整合。这在全国戏曲艺术和音乐艺术教育领域,已经成为我们着眼长远而给予聚焦的一个颇具特色的领域。”


为更好地整合梳理戏曲主弦口述史资源,宋飞曾带领团队着手“戏曲主弦口述史资源拍摄工作”项目,据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任宏介绍,自2019年该项目启动后,根据文化部2017年公布的全国348个剧种,其中有233个剧种跟主弦密切相关的情况,项目组按照地域、剧种、音乐特色进行板块划分,确立调研思路,并到江浙一带和重庆地区开展地方戏曲主弦调研工作。


任宏说,历史上的弓弦乐器在和戏曲相遇之后,其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从历史学和传统音乐研究视角,我们发现戏曲主弦在活态的师承相传路径中,有再现或保存地方语言方言声调的独特功能,同时还是古代音乐研究范围的‘乐律’样本。秦腔中或潮州主弦的‘重三六调’或者‘苦音调’,其中保留的‘中立音’,是属于我们民族音乐特有的、而非外来的、所谓波斯阿拉伯的‘中立音’系统。”任宏谈到,在戏曲音乐中,主弦和唱腔关系密切,我们关注戏曲的演唱时,更需要关注两者的关系。


会上,华音网负责人贺绍伦与大家探讨了“戏曲主弦口述史资源拍摄”的“影像化”对于未来戏曲发展和研究的意义。他强调,所谓“影像化”不是简单的“戏曲录像”,而是要把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影像保留作为一个长期的课题来做。这样,再过几百年,会有戏曲的后继者去观摹、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我看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胡琴。即作为戏曲主弦的胡琴,是非常值得记录的戏曲音乐内容。我们的拍摄,就是要把戏曲主弦的故事、表演形态和活态传承记录下来。”


“中国戏曲在今天的发展,

既要守正,还要创新”


据了解,河南豫剧已经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的标志性乐器就是豫剧板胡,当前,板胡在形制、用弦、用弓和演奏方法等方面已经形成鲜明的特色。在板胡演奏家李永志看来,如果没有豫剧板胡,就不会有豫剧的音乐风格,也无法表现豫剧浓郁的“戏味”。“从专业院团到地方戏班,豫剧板胡从业者很多,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讲,豫剧板胡从业者文化水平偏低仍是普遍现象。演奏的规范程度也因豫剧流派多及乐器形制、演奏手法方面的不同水准不一。”李永志认为,按照豫剧表演艺术水准的整体要求,当前板胡演奏水准仍有待提高。如果能给地方戏曲主弦人才提供更高的人才培养层次,主弦人才的演奏、作曲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将会有很大提高,同样也会促进和提升戏曲音乐的发展。


据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主任李笑秋介绍,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培养的一些主弦人才不少已成为地方院团的主力军甚至作曲家,安徽省黄梅戏院团的主弦和骨干演奏员,80%来自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该校在黄梅戏职业教育、在主弦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还成功申报了“黄梅戏伴奏人才培养”等项目。“戏曲主弦伴奏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生源短缺、地方财政投入不足等。对于戏曲伴奏人才的培养,应改变单一技术技巧演奏能力训练的状况,课程要优化,还要加强乐队声部的训练,逐步过渡到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方向上来。”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王绍军从戏曲中的“曲”作为戏剧性的乐曲和“好面在汤,好戏在腔”谈起,以《沙家滨》“智斗”为例,谈到戏曲声腔艺术在戏曲中的作用和地位。他说,每一个剧种背后,都有一片该剧种音乐发展的天地。我们在戏曲器乐伴奏人才培养方面,招的是“一鼓一弦”,为此设计详细的培养方案,学生学作曲、学乐器,通过4年学习,不仅可以成长为伴奏人才,还能成长为作曲家、创作家,为未来戏曲人才培养撑起一片天。


“不仅是一个剧种的主弦乐器,主奏人、琴师在戏曲音乐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很多剧种的唱腔设计,基本上都有这些主奏人,尤其是主弦,还有笛师、吹奏乐的主奏人参与其中。戏曲的伴奏者往往也是创作者。在很多剧种中,弓弦乐器主奏者承担了音乐的记录、记谱和唱腔的指导,尤其是经验比较丰富的琴师,发挥的作用更大。”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谢振强认为,在戏曲的发展中,与时俱进是一个规律,否则戏曲就会被时代边缘化、弱化。近年来戏曲的“与时俱进”,更多处于借鉴的层面,也包括现代京剧的移植,这对各剧种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人才培养,既要规范化,提高艺术质量和水准,又能够发挥个性特色,这是主奏乐器的乐手和创作人员都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表示,千百年来,中国戏曲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滋养的关系,这不仅体现在演奏伴奏方面,还体现在创作方面。历史上,中国音乐发展到一定高度,一定会影响到戏曲的发展;中国戏曲发展到一定高度,也会影响到中国音乐的发展。“我们戏曲界常说的一句话是‘戏以曲传’,还有一句话是‘戏以曲兴’,就是讲戏曲通过音乐来传承、传播,是重要的传承方式。这也是经过现代戏曲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得到证明。我们在尊重并遵循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规律,今天我们更需要去研究和遵循这个历史规律,以推动今天的中国戏曲和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尹晓东认为,中国戏曲在今天的发展,既要守正,还要创新。今天中华文化要实现新的发展,要走向世界,一定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