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东北人的秋菜观念已经从“大量囤积”转变成“少量储备”,一买几百斤的大场面不多见了,甚至在秋菜堆积如山的摊位前,出现了只购买一棵白菜或是两个萝卜的消费者。对于购买“小份菜”的市民,见惯了“大场面”的卖菜人并不“嫌弃”,也是热情接待。
28日,在常青小学附近的一个秋菜摊位前,购买者络绎不绝,其中一位消费者只买了一棵白菜。这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她本来打算去超市买白菜的,路过这里,看到价格和超市差不多,而且经营者说可以只买一棵,她就在这儿买了。这个摊位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大量囤积秋菜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买二三十棵,买几棵甚至是一两棵的也常有。
在菜农眼里,买多买少都是客,只要热情招呼,没准就是回头客。菜农穆先生告诉记者,他卖的萝卜都是新从地里起出来的,甜脆水灵,味道鲜美,一些消费者买回去吃着好,还会继续买。
当然,菜农们不会指望这些零星购买的消费者买光他们那几亩地甚至是几十亩地里的菜。菜农王先生告诉记者,有市民只买一两棵白菜,他也会热情招呼,但更希望有人看好他的菜,能够大量购买。王先生说,有的消费者吃好了他的菜,回去告诉周围的邻居,一栋楼里的三四家一起订,每家一百多斤,就凑了五百多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市民每次只买一两棵菜并不是单纯“打酱油”,而是“拎不动”限制了他们的单次购买量。很多市民认为二三十棵白菜是最适合的购买量,但也是最尴尬的搬运量。买一两棵白菜可以自己拎着走,买200斤以上,卖家给免费送货。可这二三十棵白菜,重量在100斤上下,卖家不给送,自己又拿不了。
市民周女士今年70多岁,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秋菜季开始之后,她和老伴多次、少量购买,耗时一周,完成了自己的秋菜采购计划。其中,20根白萝卜、20个红萝卜和10个苤蓝是她和老伴每次三个五个这样买回来的,而30棵白菜是她花钱雇佣菜农搬上楼的。周女士告诉记者,白菜要统一晾晒,然后一起腌渍,所以不能分次买,她就支付给菜农每斤0.1元的搬运费用。多花了15元钱,菜农就帮她把白菜搬到了三楼晒台。
除了邻居们组团购买和支付搬运费用外,记者在芳园秋菜销售点还看到有卖菜人为消费者准备了小推车,押金100元,免费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搬运秋菜。